“在智能驾驶领域,10% 的渗透率意义非凡。”
申万菱信智能汽车基金经理李航对于“10%”这个数字给出了具有产业分水岭意义的解读,在她看来10%的渗透率标志着智能驾驶有望从小众迈向大众市场,早期使用者的口碑开始吸引更多关注,为进一步渗透蓄力。
从技术看,这意味着已攻克诸多初期难题,肯定了前期研发成果,为后续迭代提供依据与信心,推动技术向更成熟稳定发展。产业生态上,10%的渗透率如种子落地,有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庞大紧密的生态,为提升渗透率筑牢产业基础。
智驾平权时代呼啸而来,智能化正从高端车型的“奢侈品”转变为大众车型的“标配品”。这一过程不仅将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智驾下沉趋势已至:技术与成本双轮驱动
根据佐思汽车研究及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显示,2024年乘用车市场的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为13.2%,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然而,细分到价格区间,15万元以下车型的高速NOA渗透率仅为0.2%,15-25万元区间也仅为14.6%。城区NOA功能的渗透率更低,整体仅为5.1%,其中15万元以下车型的渗透率甚至为0%。
数据的背后剑指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万价格段以下的主力消费市场仍然是智能驾驶的“洼地”。
技术向上,成本向下,“洼地”渐成“高地”。
技术侧,随着“端到端”AI大模型技术的引入,智能驾驶的能力边界不断拓展。车企逐渐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实现无图NOA,并从传统的Rule-base方案转向更智能的AI驱动方案。此外,智驾功能体验也从“全国都能开”向“车位到车位”延伸,真正打通了智能驾驶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技术升级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对高阶智驾的需求。
技术升级的同时智驾成本侧也持续受益。头部车企大规模搭载推动渗透率快速提升,其鲶鱼效应也促使其他自主车企加快步伐。例如,纯视觉方案助力城区 NOA 在 2024 年 8 月下沉至 15 万级别。2025 年 2 月头部企业智能化大战略开启,高速 NOA + 自动泊车功能最低下探至 7 万级别,智驾体验门槛大幅降低,智能化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

资料来源:佐思汽车研究,高工智能汽车,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时间:2023.1.1-2024.12.31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数据仅为对过往数据以及对高速及城区NOA渗透率情况的统计,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未来实际走势。
智驾产业链多环节或迎机遇
智驾下沉过程抬高了行业竞争门槛。技术、规模化降本及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的企业或将逐渐被淘汰。
整车层面,在智能化升级背景下,自动驾驶快速迭代,随着 L3 法规逐步开放和算法升级,消费者购车角色或将被重塑,智能驾驶功能有望成为车企销量的关键,积极拥抱智能化的车企有望实现系统性提升。
产业链层面,李航笃定地分析道,智驾配置需求快速提升有望带来产业链的全面爆发。就智驾产业链具体环节而言分为感知(传感器等)、决策(芯片域控等)、执行部件(线控制动等)三大环节。
• 感知层:高阶智驾功能催生了更多传感器的需求。例如,头部车企的高速NOA方案感知配置已从3-5个摄像头升级至12个摄像头,配置量翻倍。激光雷达作为高阶城市NOA的核心传感器,随着成本下降,其配置价格带也在逐步扩大。
• 决策层:高速NOA和城区NOA功能的普及,推动了域控制器和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国产芯片企业有望在这一轮渗透行情中实现对外资供应商的替代。
• 执行层:线控制动(EHB)凭借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能量回收功能,成为智能电动化时代的重要部件。而随着EMB(电子机械制动)法规的落地,行业将从EHB向EMB升级,单车价值量有望从1500元提升至3000元,头部供应商或将迎来成长机会。
#长安汽车正开发智能汽车##智驾行业要火了,巨头纷纷入局#$申万菱信智能汽车股票A(OTCFUND|012210)$$申万菱信智能汽车股票C(OTCFUND|012211)$$申万菱信数字产业股票型发起式C(OTCFUND|018049)$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对未来市场表现的保证,不代表本公司对基金业绩的任何承诺或预测。观点仅代表当时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评级并不预示本基金的未来业绩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