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一直是基金江湖上的一个传说。
华商的基金经理是这样的——虽说一直也常打交道,但时而会惊奇发现,原来你们还有这么一位基金经理,竟从未注意过。不是某一年突然杀出黑马的那种风格,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过了好多年,突然发现长期业绩跑在很前面了。
知名如周海栋,早在2010年就进入华商,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直到这两年为大众所熟知之前,其实已经稳稳跑了很多年了。周海栋离职固然可惜,但还是后继有人的。
比如最近风很大的胡中原,也是低调的不行。他的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也已经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过去6年每年正收益的基金。谁能想到,他从2014年进入华商基金时,最初是债券交易员。和周海栋一样,胡中原也是同时管理偏债和偏股基金。他卓越的长跑能力,经历了多个周期,也直到这两年才被关注到。$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3598)$
不止于此,还有童立、邓默、张明昕、余懿、张文龙、彭欣杨、陈恒、伍文友、王毅文、刘力、张晓等都是权益投资部门的干将。还有多资产部的张永志、厉骞、杜磊,杜钧天都是风格各异,实力强悍,各有所长。
基金经理中,大部分是华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也有外部引入的人才。
华商基金不仅盛产长跑型选手,绝对收益型选手,还有多位能力圈横跨权益和固收领域的基金经理,独特且包容度极大的投研架构,也是业内少见,这也侧面印证了华商投研内部无保留的研究成果交流分享氛围。
长跑型基金经理如何炼成
有能力横跨股债的基金经理,市面上极度稀缺。但华商基金麾下,好几位都是股债通吃的选手,这仿佛也成为华商基金的一大特色。
还是以胡中原为例,他最初从债券交易员起家,从2019年开始管理基金。在华商基金植根深度研究、注重投研一体化的投研氛围中快速成长,拓展了极为广阔的能力圈。
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自2019年3月接手以来,已于2019-2024年连续6个完整年度均取得正收益,截至今年1月底,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A近5年收益高达162.02%。
华商基金权益团队里,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的老将,例如公告里提及接任周海栋基金几位基金经理,有公司内部培养的,比如童立、王毅文都有着10多年的证券从业经历;也有外部引入的,比如余懿、张明昕,两位均是在保险资管业绩出色转而来到公募,对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第一目标。
老将童立,典型的长跑型选手,投资方向上聚焦科技,走的均衡稳健路线。
童立早在2011年加入华商基金,从研究员成长起来,现在是华商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公募权益投委会成员。他管理时间比较长的基金,华商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截至今年2月近7年排名同类前4%。$华商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OTCFUND|004423)$
从该基金历年的定期报告中可以看到,2019到2022年,重仓股主要聚焦在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2023年至今,则主要聚焦在科技主线上,包括数字经济和双碳经济。
童立在2024年四季报中表示,“展望2025年的资本市场,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是最值得重视的方向。从我们的研究来看,AI及应用、智能驾驶、机器人、自主可控都会在2025年有明显的产业推进与落地,也会带来相关细分行业与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而非之前更多是海外映射或逻辑演绎的阶段)。”
王毅文也主打科技,偏成长风格,擅长中观产业研究为核心的投资框架。
他的华商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2020年5月任职至今。截至2024年底,过去5年收益率40.82%,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9.91%。这几年多也是市场尤为动荡的几年,在同时成长风格的基金中,王毅文的风险控制能力让人印象深刻。$华商策略精选混合(OTCFUND|630008)$
相比之下,余懿和张明昕,风格上则有更多保险资管的烙印,更注重平衡,追求绝对收益。
余懿十分注重“以平衡为核心,追求经风险调整后的适度回报,不押注单一赛道”。
从他管理时间最长的华商乐享互联灵活配置混合基金2024年末的持仓看,虽然更偏向成长风格,但在价值和成长中也有些平衡。
张明昕也是有着近9.5年证券从业经历的老将(其中5.3年证券研究经历,4.2年证券投资经历),在保险资管时业绩颇为不俗。
张明昕为金融学硕士,CFA,擅长行业轮动,他的“以价值驱动的产业趋势”理念,通过选择每年较好的景气成长行业,来应对市场变化。在投资中他以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第一目标,即使在2022-2024年剧烈波动的市场里,他也表现可圈可点,力争为客户创造投资价值。
同时,以前和周海栋共同管理产品的孙蔚和崔志鹏仍继续管理相关产品,他们也都是华商基金自身培养的新生力量,秉承了华商基金深厚的投研文化和扎实的投研功底。
值得一提的是,华商基金还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3月12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旗下华商盛世成长混合、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华商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华商甄选回报混合基金,表达了对资本市场未来表现和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的坚定信心。
长跑能力,近7年排名第二
周海栋离职以后,现在大家都在找“平替”,那还是要看华商基金的投研基因。
自王小刚2018年任总经理后,华商基金“打破壁垒”、“激发潜能”的投研文化逐渐自成一派。一些早期默默无闻的基金经理,经年累月后的长跑业绩绽放光芒。另一个特色是,培养了多位横跨权益与固收领域的“双栖”基金经理。这都形成了华商基金独特的标签。
经过几年市场调整后,华商基金整体的长跑能力在行业排名中,显得越发突出。
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华商主动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近7年排名第2(109家开展同类业务的公司),近5年排名第8(132家开展同类业务的公司)。
主动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近7年排名第5(99家开展同类业务的公司),近5年排名第1(124家开展同类业务的公司)。
成立近20年,华商基金涌现出很多知名基金经理,至今仍是江湖上的传说。难得的是,这些年还不断有新人“接棒”,组织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优秀的主动管理基金拉长时间看,附加值还是十分显著的,也是华商这类坚持主动管理的基金公司的价值所在。
以上观点仅作为个人心得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以上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