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SZ002475)$  

根据2025年4月12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最新发布的关税豁免政策,关于“美国成分≥20%”的条款适用范围及影响可总结如下:

一、豁免条款核心内容

1. 适用范围

  消费电子:智能手机、AR/VR设备、高端音视频设备等,例如中国大陆组装的苹果iPhone、PC及服务器等产品。

  通信设备:光模块(如800G产品)、服务器、5G基站控制器等,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器等产业链环节。

  工业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医疗影像系统等,需包含美国传感器、FPGA芯片等关键部件。

2. 判定标准

  产品海关申报总价的20%及以上为美国原产部件或技术(包括芯片、软件、专利等),即可豁免附加关税(如对中国、越南加征的34%-46%关税)。

  例外情况:半导体、药品、铜等已单独豁免,不在此次调整范围内。

3. 申报要求

  需提供BOM清单(物料清单)明确美国产部件价值占比,并合并计算分散供应商的贡献(如芯片+软件≥20%)。

  提交美国供应商的原产地声明(含HTS编码及价值占比),并在清关后10天内修正报关单。

二、政策影响分析

1. 对企业的直接影响

  成本降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减少关税支出。例如,若某中国产手机申报价1000美元,美国部件占20%(200美元),则仅对800美元非美部分加税。

  供应链调整:企业可能增加美国零部件采购比例(如芯片、EDA工具),或转移产能至墨西哥等“美墨加协定”区域以规避风险。

2. 行业受益与风险

  受益领域:苹果产业链(如iPhone、Mac)、英伟达DGX服务器、光模块制造商等,关税成本下降或推动终端产品降价。

  风险提示:中低端电子产品(如充电器、低端耳机)仍面临46%关税,可能导致终端涨价20%-30%。

3. 全球供应链重构

  美国通过“有条件豁免”强化技术主导权,例如要求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高端技术仍保留高关税,而中低端制造环节放宽限制。

  中国企业需警惕“美国成分”认定标准变化,避免因供应链溯源问题丧失豁免资格。

三、企业应对建议

1. 核查产品清单

  确认产品HTS编码是否在豁免范围内(如服务器归类于8471,光模块归类于8517)。

  评估供应链中美国成分比例,优先采购美企芯片(如英特尔、AMD)及软件工具。

2. 优化申报流程

  与物流商合作,确保清关文件包含完整的美国供应商声明及HTS编码。

  对高价值包裹(如超过800美元)提前规划,避免因“小额豁免”取消导致额外成本。

3. 长期战略调整

  探索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厂,利用第三国原产地规则出口至美国。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降低对美依赖(如半导体设备、关键矿物)。

四、政策争议与未来展望

• 争议点:豁免条款被指“美国优先”,可能引发贸易伙伴对公平性的质疑,尤其是欧盟、印度等已提出反制措施的经济体。

• 动态变化:美国可能根据国内产业反馈调整豁免范围,例如扩大半导体设备限制或收紧“美国成分”认定标准。

建议企业密切关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告,并联合行业协会争取政策支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