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涨,前两天一度涨到4.6%!

美债收益率上涨,对应美债价格下跌。
于是,“美债崩盘”“股债汇三杀”的新闻刷屏!

搞得美债基金持有人们,人心惶惶~
对于突然铺天盖地的“崩盘、药丸”这种宏观叙事,我们都应该警惕是不是炒作。
尤其是各大媒体甚至专业机构,跌了就看空,涨了就看多~~
我先给大家展示3个数据,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数据1】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美债崩盘”的叙事是4月对等关税后才开始的。
也就是因为川普这个人引起的。
因此,我更倾向将近期美债收益率的飙升理解为“短期波动”,而不是因为真要发生“药丸、崩盘”这种大型变动。
由一个人引发的债券下跌,也很可能因为一个人而上涨。
比如,周四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表示“如果我们能将关税降到接近10%,并且在7月前尘埃落定、彻底落实,那么下半年我们就处于一个不错的位置。”
于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掉头下跌:

【数据2】英国在今年3月超过我国,成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
虽然咱们国家一直在卖美债,但是其他很多国家还是持续在加大购买。

【数据3】根据美国银行和托管机构的记录:中国持有的美国短期票据的比例在3月份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跟巴菲特想到一块儿去了呗~)

所以说,美债真没有那么“狗不理”。
最近美债面临哪些利空?
1、首先,也是被铺天盖地宣传的:穆迪在5月初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殊不知,就在上个月:

老实说,在现在全球整体经济放缓,各家都面临不确定性和自身问题时,被下调评级也很正常。就像被下调GDP增速预期一样。
2、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结果惨淡。
这次的拍卖确实惨淡:
得标利率为5.047%——高于过去6次平均4.6%的利率,远超市场预期。显示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回报以补偿风险。
投标倍数为2.54——低于近期平均水平(表示在国债拍卖中投资者提交的总投标金额与财政部实际发行金额之间的比值,是衡量国债拍卖需求强弱的关键指标)
间接竞标者的获配比例降至71%——今年来最低,表明海外需求减弱(间接竞标者通常是外国央行和大型机构)
拍卖惨淡的原因,主要因为川普正在推进一项名为“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减税计划。
这个法案的名字也是相当简单粗暴:大而美.....
该减税法案涉及非常多税目的减免,比如:
1、将原定于2025年到期的“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措施永久化。
2、新增税收减免:对购买美国产汽车的贷款利息免税、对小费和加班工资和社会保障福利免除联邦所得税等。
3、还有其他很多项,总之就是尽量提高居民的收税基础门槛,提高税收豁免额度。
支持者认为:这些减税措施将提高家庭收入,刺激经济增长。
批评者认为:在当前财政紧张和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大规模减税会加大财政赤字,提升国家债务。
3、日本国债收益率也在飙升!
据说是因为日本开始出现高通胀,外加日本央行偏鹰派的原因,日债的拍卖结果也很惨淡。日本30你期国债收益已经飙升到3.15%!直接创历史新高。(从下图英为财经来看,在有记录的时间里,起码是近20年的新高)

对美国国债有何影响?
日本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养老金等)长期大量购买美债,主要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远高于本国利率。如果日本自己的国债收益率上来了,就没必要冒汇率风险去买美债,导致对美债需求降低。
长债收益率飙升,还可能因为?
你可能会纳闷儿:前面不是说了好几个原因了吗?
拍卖惨淡、被调降评级、大而美减税法案对财政赤字的冲击等。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
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是对“短期利率政策”的反应。
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是对“中长期经济预期”的反应。
如果市场认为美国未来经济会经济衰退,10年期收益率乃至更长期的国债收益率会下降;如果预期未来经济持续增长,10年期收益率会上升。
刚好,这两天美国公布了5月的PMI数据,均为52,高于荣枯线,处于扩张区间,且都高于预期!

这个数据正好契合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涨——PMI处于扩张区间,代表经济继续景气,降息预期降低。
再结合美联储理事对下半年可能降息的鸽派发言来看,美联储应该还是计划走“预防式降息”。
4.5%的美债,具备配置价值?
最近看到不少观点,都表达这么一个意思: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5%左右,具备配置价值。
以下是我从不同的博主和机构文章中截的图:




“4.5%的美债具备配置价值”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共识....?
都说:买在分歧,卖在一致。
我不想在手里的美债基金还没有涨的时候,就已经“一致”了~
不过,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就一致,毕竟“美债崩溃论”还是在盛行,现在应该还是“分歧”时期。
我个人买长久期美债基金的原因
美债收益率突破4.5%后,确实不少博主和机构说可以逐步配置了。
他们的原因大都单纯从“4.5%是高位区间,继续上涨的空间少,相反一旦降息下跌空间大”。
我还知道有些人:持续买长期美债,就是“赌”美联储终会降息,无论中间发生什么,就是拿稳。
我是认可的。
但不完全是“赌”。
我买长期美债基金的底层原因,更多依循“美国库存周期”。
库存周期通常包括4个阶段:被动补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去库存。
美股走势非常依循这个“规律”:美股几次大跌,大都发生在“主动去库存”时期。

2025年1月时,就有报告说2025年下半年可能进入“去库存”:

今年Q1的“囤货潮”更是加剧了美国下半年“去库存”压力,加速美国经济数据走疲,届时就会大幅提高降息预期。
$工银全球美元债C(OTCFUND|003387)$ $易方达中短期美元债(QDII)C人民币(OTCFUND|007361)$ $富国全球债券(QDII)人民币C(OTCFUND|019518)$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提供的一些“不一样”的数据和视角,希望对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美债基金操作有帮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