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基金经理姚艺。
近期创新药板块行情强势,各种利好消息接连点火,我们看到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重估。年初至今,恒生创新药涨幅超42%(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5/01/02-2025/06/02),走出了一波“吃药”行情。不少投资者非常关注当下创新药能否上车,借此机会,我想跟各位聊聊最近的市场情况和对创新药未来走势的一些看法。
消息面上,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全球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举行。这个会议有个特别的现象叫"ASCO效应":会上发布的临床数据往往会引起相关医药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过去"ASCO效应"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但随着中国创新药的崛起,这一效应也开始在A股市场显现。
今年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的表现格外亮眼。10年前,ASCO上仅有一项来自中国的口头报告,而备受国际市场关注的Late-Breaking Abstract(最新突破性摘要)项目更为是0。而今年,中国研究创下历史新高:共有73项中国研究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2025 ASCO,数量创下历史新高,Late-Breaking Abstract也有11项中国研究入选。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的真实提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ASCO上近一半的ADC相关研究来自中国,一共有184项ADC管线相关研究入选,其中89项来自中国,约占总体ADC相关报告数的48.4%。Insight数据库统计的数据显示,国产ADC新药研发项目达519项,占全球ADC管线的40%以上。在HER2、TROP2、CLDN18.2等热门靶点上,国内药企已分别掌握全球63.6%、76.5%、85.7%的在研药物数量,并且在研发质量和研发进展上也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除ASCO年会带来的短期催化外,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创新药领域也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创新药出海交易持续升温。刚刚过去的5月,据不完全统计,至少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方宣布了BD交易订单,大部分是中外药企之间的跨境合作。2020年至2024年这5年中,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跃升至523亿美元,首付款金额也从6亿美元提升到41亿美元,增幅近7倍。而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已达到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全年数据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展望后市,伴随中国创新药崛起,国内创新药的BD交易日渐火热,叠加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推动,医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继续迎来估值修复,中长期看,创新药或仍将是医药投资的主线。欢迎感兴趣的投资者关注我管理的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基金(A类:001915、C类:020437)和宝盈创新医疗混合发起式基金(A类:023393、C类:023394),把握创新药长线投资机会!
$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A(OTCFUND|001915)$
$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C(OTCFUND|020437)$
$宝盈创新医疗混合发起式C(OTCFUND|023394)$
数据来源:ASCO官网、Wind、澎湃新闻、华福证券
风险提示: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基金和宝盈创新医疗混合发起式基金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R3),适合风险承受能力稳健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该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的投资者请谨慎购买。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上述基金可以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港股,基金资产对港股标的的投资比例会根据市场情况,投资策略等发生较大的调整,存在不对港股进行投资的可能,此外上述基金还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者结构、投资标的构成、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所带来的特有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购买上述基金,投资者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在购买前完成风险测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