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年中,券商的年中策略会陆续落地。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虽波澜起伏,但热点不断,依旧贡献了不少机会。理解过往的行情特征、并为下一阶段的操作进行布局,自然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朴素愿望。
那么,在理解近期的行情特征时,又有何线索?
要找线索,先得对近期的行情有了解。信达证券的报告用“新、小、快”来总结去年9月以来市场投资风格方面。所谓新,指的是产业新,表现抢眼的AI和新消费,都符合产业逻辑新的特点。小指标的小,小微盘表现活跃,且跑出了超额收益。快指轮动快,比如去年Q4和今年Q1超额收益最强的是AI和机器人,但最近一个季度反而最弱。
在这份报告看来,上述现象的背后主要源自经济背景和投资者结构——经济弱市场强(结构性机会很多),同时老资金(主动公募)萎缩而新资金(融资余额、游资量化等)强。
所谓投资者结构,更直接的表述可能是增量资金。实话实说,确实有不少人是从增量资金的属性和需求入手来理解近期的行情特征。

招商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今年以来市值因子是最显著的因子,即市值越小表现越好。该行情特征的首要原因是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善,今年前5个月上交所新增开户数创2021年以来新高。另外,从今年的增量资金形式来看,保险仍是最多的增量资金之一,个人投资者后来居上,增量资金规模与保险相仿。所以,是散户和保险的双增量资金属性造就了今年以来风格市场特征——小微盘和高股息的银行表现相对较好。
华创证券有一篇报告的标题是“旧红利与新成长”,其中的旧红利也是从资金属性这个角度切入的。在其看来,今年以来的红利行情并非单纯买入股息率高低,背后原因在于资金的选择,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线资金持续入场、叠加公募基金改革背景下,寻求的红利资产不但需要具备股息主导投资回报的属性,同时EPS稳定性要求显著高于弹性,最终细分表现结果来看,除饰品为金价上涨带动行情,银行涨幅显著领先则受益于高股息率叠加EPS稳定性优势,在中长线资金的选择中占优,而相对业绩波动更大的资源红利细分则走势最弱。
除了资金属性,国泰海通报告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稀缺性。在其题为《港股是本轮牛市主战场》的报告中提到,年初以来港股明显跑赢A股,结构上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更显著,借鉴历史看本轮港股的占优,源于部分港股资产更具稀缺性。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尽管宏观层面缺乏向上的弹性,但产业层面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消费、AI应用等港股稀缺性资产或更受市场关注。港股稀缺性资产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红利等方面。
资金属性也好、稀缺性也好,作为归因,它们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这半年来的行情走势。只不过,归因更多是对过去的梳理,如果面向未来希望继续起作用,就得明确它们依然是未来市场的主要决定因素。
参考报告
《投资风格类似13-15年:新、小、快》,信达策略,2025年6月
《今年以来的行情特征,获得超额收益的思路如何》,招商策略,2025年6月
《港股是本轮牛市主战场》,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6月
《杠铃依旧:旧红利与新成长——策略周聚焦》,华创证券,2025年5月
$中泰天择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FOF)A(OTCFUND|017589)$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