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债市回顾
宽松预期兑现,收益率震荡上行
6月债市展望
基本面方面:内需修复待观察,外部仍存不确定
政策方面:关注后续落地
资金面方面:或延续中性偏宽松格局
后续展望:利率债或延续震荡,信用债可关注票息策略


货币宽松预期兑现,中美关税阶段性缓和,风险偏好修复,长端收益率震荡上行,曲线走陡。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一揽子金融政策[1],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降准降息落地,由于此前市场已经对货币宽松预期交易较为充分,本次双降幅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长端利率反而上行。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2],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修复,当天10年国债上行超5BP至1.69%。全月来看,资金价格在8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落地后有所下降,短端债券利率总体稳定,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0.5BP至1.46%,而风险偏好回升叠加市场担心6月存单到期规模较大可能对资金面有所冲击,中长端利率整体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至1.67%,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1.89%,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信用债方面,5月非金融企业信用债一级发行量8296亿元,较上月的15226亿元减少45%,净融资额由上月的2555亿元降至317亿元,主因发行人更新年报财务数据;二级市场方面,5月信用债收益率震荡下行,表现强于利率债;信用利差方面,上旬随着资金面进一步转松,信用债走强,信用利差压缩,中下旬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存在部分存款流向非银,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
从基本面来看,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开门红”后,受到美国对等关税影响,4月经济数据出现回落,结构分化仍存在,内生需求动力偏弱。其中工业生产保持韧性,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前值下降1.6个百分点;投资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地产投资持续偏弱;“抢出口”背景下,出口增速保持韧性,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大增;消费增速超预期回落,分行业来看,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电类保持较高增速,而汽车类同比增速明显下滑,一定程度上表明家电等商品的“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4月社零同比增长5.1%,较前值下降0.8个百分点。4月、5月的PMI处于荣枯线下,结合物价数据低迷,表明需要政策发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进一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金融数据方面,4月社融信贷超季节性回落,实体信贷需求不足。4月社融新增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速上升0.3个百分点至8.7%,其中政府债券是主要贡献项。4月新增贷款2800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居民短贷同比少增,可能与监管暂停3%以下的消费贷有关,居民中长贷延续同比多增,4月低基数背景下,居民中长贷仍保持一定韧性;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均转为同比少增,季末银行信贷冲量后,企业信贷需求疲软。4月M2同比回升至8%,M1回落至1.5%,去年同期受“手工补息”影响,存款基数偏低,这是M2回升的主要原因,M1回落反映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较弱,资金活化程度降低。
流动性方面,5月央行累计进行38707亿元逆回购,当月共有38859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52亿元。15日MLF到期1250亿元,23日MLF投放5000亿元,净投放3750亿元。5月30日央行公告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实现净回笼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连续2个月净回笼。5月资金面延续宽松,资金利率中枢水平进一步下移,DR007围绕1.65%中枢水平波动。供给端来看,央行呵护资金面的态度不变,央行通过降准释放万亿元流动性来对冲政府债缴款影响,同时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净投放1750亿元。需求端来看,虽然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但是政府债券迎来发行高峰,缴款压力加大,同时5月底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受存款出表影响,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对于流动性形成压力。总的来说,在央行积极呵护流动性的背景下,5月资金供需格局延续改善,资金利率中枢向政策利率收敛。

基本面方面:内需修复待观察,外部仍存不确定
从基本面来看,关税缓和的背景下,5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5%,但仍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来看,生产端和出口订单回升幅度较大,而价格指数和产成品库存仍在下滑,表明内需动能偏弱。5月高频数据显示生产边际修复、价格持续偏弱。基建方面,高炉开工率、电解铜制杆和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均较去年回升,同时专项债净融资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基建投资有望对基本面形成持续支撑。价格方面,焦炭、螺纹钢、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制约因素。后续需要持续观察内需修复的情况,此外,外部贸易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关注关税协商的进展情况。
政策方面:关注后续落地
货币政策方面,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央行宣布三大类十项货币政策。一方面,降准降息为市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反映出央行对于流动性的呵护;另一方面,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增加各类再贷款额度,充分体现央行对于稳定楼市、促进消费的支持。此外,2025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8日至19日举行,央行行长潘功胜、副行长朱鹤新将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需密切关注会上发布的重大政策。6月关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时点,6月4日中国证券报发布文章《央行精准调控 年中时点流动性料合理充裕》,文中提到“在必要时,不排除人民银行将进一步采取降准等措施的可能,进一步释放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国债买卖操作有望适时重启”。考虑到此前央行买入的短久期国债陆续到期,以及近期银行持续买入短债的行为,后续不排除央行重启买债的可能。
资金面方面:或延续中性偏宽松格局
资金面方面,在央行呵护流动性的背景下,资金面或延续中性偏宽松格局,但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较大,可能会对资金面产生扰动。从季节性角度来看,6月为财政支出大月,将对资金面形成有利支撑,通常6月也是信贷投放大月,但当前转贴现利率仍处于低位,或表明信贷需求偏弱,预计对于资金面的影响较为有限。6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预计回落至1万亿元左右,政府债供给压力有所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达4.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到期规模新高,可能对资金面形成一定扰动。
后续关注:
利率债或延续震荡,信用债可关注票息策略
利率债方面,往后展望,经济稳中有升的总体方向较为确定,但是需求不足和外部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会阶段性的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基本面总体稳定。资金面方面,降息落地后资金价格中枢已有所下行,资金和债券利率的“倒挂”情况有所改善。未来两月,政策端预计也较为稳定,更多是前期一揽子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推进,短期内继续降准降息的概率较低。预计6月债市或继续延续震荡格局,关税协商的进展会对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信用债方面,供给端看,往年6月份的供给一般较5月有所上升,需求端,季末存款回表可能导致理财季节性回落,但5月底六大行调降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会通过“存款搬家”对理财下降形成对冲,目前信用利差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更加关注票息策略。


[1] 资料来源:http://www.scio.gov.cn/live/2025/35881/tw/
[2] 资料来源:
http://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5/content_7023399.htm?utm_source=chatgpt.com
数据来源:Wind,2025.6.10
风险提示: 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行业、板块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文中市场判断不对未来市场表现构成任何保证,历史情况仅供参考;文中基础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基金管理人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做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充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指数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