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费用是我们在基金理财时需要付出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基金交易手续费与基金运作费

近年来基金在不同平台的交易手续费以及基金自身的运作费用都呈下降趋势,选择同类型基金时,在考虑基金表现的同时,尽量选择成本低的基金。当然如果基金的表现足以弥补其成本,还是应当选择表现更好的基金,而不是只选择费用低的,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基金亏损造成的损失远超过省下的那点交易费用。

(一)基金交易手续费

场外基金交易手续费主要有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转换费,这些费用在我们每次交易时收取

1.认购费

投资者在基金募集期内购买基金时支付的手续费。

净认购额 = 认购金额 /(1+认购费率),认购费用 = 认购金额 - 净认购额。

2.申购费

投资者在基金成立后的存续期间购买基金时支付的手续费。在通过前端收费模式申购基金时,基金申购手续费计算采用‘外扣法’。

净申购额 = 申购金额/(1+ 前端申购费率 ),申购手续费 = 申购金额-净申购额。

比如某基金前端申购费为0.15%,投资者买入10000元,净申购额为:10000/(1+0.15%) = 9985.02元,申购手续费为:10000-9985.02 = 14.98元,而不是10000*0.15% = 15元。

认购费与申购费有两种收费模式:前端收费(A类模式)与后端收费(B类模式)

前端收费在认购/申购基金时支付认购/申购费,从认购/申购额中扣除;后端收费是在购买基金时不支付认购/申购费,而是在赎回基金时支付的收费方式,从赎回额中扣除。

我们以融通通慧混合A/B基金(前端:002612 后端:002613)说明,如下图所示,在该基金的买入规则页面,我们可以看到申购费率分为前端与后端两种模式:前端申购费率会随着申购额的增大而逐级递减,直到固定为某一额度。后端申购费率通常会随基金持有时间的增长而降低,甚至可以低至0费率,适合长期持有基金的投资者。

如果选择前端申购,会在基金买入界面提示申购费的估算值;如果选择后端申购,会在基金买入界面提示卖出时收取申购费,如图所示。

3.赎回费

在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间,投资者卖出基金时所支付的手续费,赎回费率一般会随着基金持有时长增加而递减,甚至可以低至0。基金申购时可能会分批买入,这样在赎回时会按照先进先出计算持有时间和对应赎回费用。

赎回费 = 赎回份额*赎回日基金单位净值*赎回费率。

2013年,证监会发布修改后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对于赎回费有以下规定:

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对持续持有期少于30日的投资人收取不低于0.5%的赎回费,并将上述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不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对持续持有期少于7日的投资人收取不低于1.5%的赎回费,对持续持有期少于30日的投资人收取不低于0.75%的赎回费,并将上述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对持续持有期少于3个月的投资人收取不低于0.5%的赎回费,并将不低于赎回费总额的75%计入基金财产;对持续持有期长于3个月但少于6个月的投资人收取不低于0.5%的赎回费,并将不低于赎回费总额的50%计入基金财产;对持续持有期长于6个月的投资人,应当将不低于赎回费总额的25%计入基金财产。

对于ETF基金、LOF基金、分级基金、指数基金、短期理财产品基金等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其他类别基金,基金管理人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中约定赎回费的收取标准和计入基金财产的比例。

4.转换费

基金转换就是将持有的一只基金转换成其他基金的业务,支持转换的基金,T日发起转换后将在T+1完成转换(QDII基金会慢很多),基金转换比赎回A基金,然后等待赎回资金到账,再申购B基金快2~4天,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成本

说一个技巧,当你想用A基金转换成B基金,可以观察两只基金的最近一段时期净值走势,当A基金净值相对于B基金净值上涨时,转换比较好一些,相当于高卖低买。转换会收取手续费以某宝平台为例:

同基金公司间产品转换,由管理人统一发起转换操作(普通转换):转换手续费 = 转出基金赎回费+申购补差费。

非同基金公司间产品转换,由平台发起一笔赎回与一笔申购操作(高级转换):转换手续费 = 转出基金赎回费+转入基金申购费。

下图展示了该平台的基金转换情况。

(二)基金运作费

基金运作费用主要包含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对于指数基金来说还有标的指数许可使用费,这些费用都是从基金资产中每日计提,每个交易日公告的基金净值中已扣除相应费用,无需投资者在每笔交易中另行支付。

1.管理费

管理费是基金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无论基金能不能给基民赚钱,管理费都是会收取的,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管理费与基金规模直接挂钩,这也导致了有些基金公司为了收取管理费而不顾市场行情一味的扩大基金规模,也表明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在市场行情严重高估时,基金公司还大量发行基金,这导致很多基民追高被套,而此时基金公司赚取的管理费却有增无减,同样的,基金公司包装出的知名基金经理也赚得盆满钵满。

当基金为基民赚取利润时,收取管理费无可厚非,其实权益类基金1.5%的管理费并不算高,只要基金业绩好,就算收取2%的管理费相信基民也愿意,问题是管理人的业绩配不上管理费,这就导致基民对基金在亏损时收取的各种费用产生不满。

波动市场中,基金管理人很难保证基金的长期优异业绩,尤其是基金业绩较差时,所以只得通过降低基金费率或者将基金费率与基金业绩挂钩等退而求其次的方式降低基民的‘怨气’了。

我们来看一下2022、2023年公募基金的战绩:

2022年各类基金亏损达1.46万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四大费用合计超过2146亿元,‘勇创’历史新高,其中,管理费规模为1442.43亿元,占比超过67%,如图所示。

2023年债券型基金利润为2381亿元,货币型基金利润为2281亿元,股票型基金利润为-3245亿元,混合型基金利润为-5725亿元。

对基民而言,基金业绩才是主要的,不要仅凭基金费率去选择基金,管理费等费率的降低实质影响不大,但聊胜于无。2023年5月,招银理财子公司发售了一款权益类理财产品,该产品在其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暂停收取1.5%的管理费,这或许起了一个好头。

2023年7月,证监会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2025年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进一步完善了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行业考核评价制度:

1、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加强透明度建设。

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揭示,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投资者盈亏情况、换手率、产品综合费率水平、管理人实际收取管理费等信息,提升信息披露的可读性、简明度和针对性。

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

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引导行业机构适时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推动降低基金登记结算、指数授权使用、信息披露、审计及法律服务等相关固定费用。

2、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

出台基金公司绩效考核管理规定,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前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后者包括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高管的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强化监管分类评价的引导作用。

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前述指标占“服务投资者能力”的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80%。

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

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优化基金评价评奖指标,提高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情况的指标权重,杜绝以短期业绩排名为导向的不合理评价评奖活动。

督促行业加大薪酬管理力度。

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强化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严格落实基金公司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责任人员薪酬依法予以追索扣回。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整体而言,我对浮动费率基金改革还是很认可的,虽然仍不能解决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弊病,但毕竟有利于我们投资者,苍蝇腿再小也是肉不是,能省则省 (虽然省下的这点费用与基金亏损的费用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2.托管费

基金托管人提供基金资产托管,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负责基金投资的清算交割、核算资金,进行信息披露,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等服务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托管人是基金资产名义持有人,一般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担任。

基金资产运作采取‘管理与保管分开’原则: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是由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但基金资产保管是由托管人托管的,这样做也是为了基金资产的安全。

3.销售服务费

销售服务费用于支付销售机构佣金、基金营销费用以及基金份额持有人服务费等。

4.标的指数许可使用费

基金公司在根据某一指数发行指数基金时支付给指数所有人的费用。

另外还有诸如审计费、信息披露费、律师费等费用。

@天天精华君 @天天话题君 @富途牛牛创作者中心

#社区牛人计划##投资小白怎么理财?要从哪儿开始?##投资干货#

$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1965)$$华商优势行业混合(OTCFUND|000390)$$东方添益债券(OTCFUND|400030)$

作者:蚂蚁不吃土(转载请获本人授权,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