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钢铁、船舶两大行业携手供需,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江北三大城市设计亮相。
2025船舶用钢供需座谈会在南钢召开2025船舶用钢供需座谈会在南钢召开
2025-06-26 23:23:16 来源: 南京钢铁官微
6月26日,2025船舶用钢供需座谈会在南钢召开。此次会议是钢铁、船舶两大行业携手举行的第5次供需座谈会,会议进一步凝聚了两大行业协同合作、促进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共识,为两大行业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突围破局提供了方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副会长骆铁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船协)秘书长李彦庆、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二级主任科员王珂发表讲话,南京市工信局材料工业处处长高翔致欢迎词,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致辞。南钢股份(600282)总裁祝瑞荣、上海钢联副总裁任竹倩等出席会议。钢协副秘书长石洪卫、船协副秘书长谭乃芬分别主持各环节会议。
骆铁军表示,近年来,钢铁、船舶两大行业积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起紧密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共同抵御了产业链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成果,成为产业链协同的范例。在当前形势下,两大行业的深度融合已不仅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抵御外部风险、共同维护全球市场的战略基石。
李彦庆提出,“十四五”以来,全球船舶工业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船舶工业在钢铁工业的支持下,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大步增长,我国已成长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导者。面对全球船舶产业变局,船舶、钢铁两大行业要以更紧密的协同、更无畏的创新迎接变革,一方面要持续聚焦稳定协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开展协同技术攻坚、携手应对挑战。
王珂表示,钢铁、船舶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的关键力量。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钢铁、船舶行业要继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推动提升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健全完善长效合作和风险共担机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两大行业高质量发展。
高翔表示,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钢铁行业持续创新、不断进步,钢铁行业的高端供给也支撑了船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创新技术的迭代和外部环境的冲击正在重构区域经济版图、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企业生存的命脉。钢铁、船舶行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连接的上下游产业,也是相互促进的战略联盟,协同发展仍有提升空间。
张铭表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钢铁、船舶行业承受着来自市场、环境和转型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此,上期所将优化运行机制,促进期货功能发挥;深化产业服务,便利实体企业参与;坚持强监管、防风险,更好促进期货市场发展;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稳健运行。
会上,中国船舶集团物资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等多家船企与鞍钢股份、首钢股份、河钢股份、沙钢集团、山钢股份、南钢股份、敬业集团、龙腾特钢等多家钢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
随后,船企、钢企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围绕两大行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共赢、提升保供能力和产品质量、创新协同合作模式、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下午的会上,船协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发表《中国船舶行业运行情况及展望》主题演讲,钢协市场调研部副处长汤宏雪发表《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展望》主题演讲。随后,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总经理助理何明晖、南钢新材料研究院院长陈林恒、上期所商品一部副总监许涛、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总经理秦伟民、上海钢联板带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王晶晶,分别围绕船用板材需求变化、船舶行业衍生品工具运用、期货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中厚板行业运行情况等主题发表演讲。
此次会议由钢协、船协主办,南钢承办。来自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钢铁与船舶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
近年来,南钢始终践行“精”与“特”的理念,主要聚焦高强度、高韧性、低温、高疲劳、耐磨、耐腐蚀等高附加值产品,从船舶远洋到逐梦深蓝,从极地探险到周游世界,从绿色低碳到节能环保,南钢全方位践行钢铁强国的使命担当,持续夯实产品底座、打造四大“国际一流” 精品基地。
南钢船舶、海工产品品种丰富、规格齐全,目前已形成船用结构钢、海洋工程钢、高热输入焊接钢、船用镍系钢、船用低温钢、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板、窄公差邮轮用钢、船用复合钢、原油货仓用耐蚀钢,以及船用型钢、焊接用钢等全系列、多品种供货能力,全面覆盖极地科考船、重载破冰船、液化气体运输船、邮轮、PCTC船、大型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海工装备等各类船型和装备用钢需求。其中,在液化气体船方面,南钢可提供低温液化气体储运用钢全套解决方案,实现了全系列低温钢产品覆盖。
南钢95mm厚止裂钢国内率先供货世界最大集装箱船,100mm厚止裂钢实现全球首次应用,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难题。南钢率先开发E40-W600高热输入焊接船用钢,实现国内首船应用。南钢研发出窄公差控制技术,稳定供货4-6mm薄板,规格覆盖了邮轮、客滚船和公务船等船型薄板需求。南钢开发了系列船用复合板产品,通过多国船级社认证,国内率先在风电安装船、化学品船等项目上实现应用,并牵头制定了国家标准。
中心区、北站、药谷,江北三大城市设计亮相
江北新主城打造十里“新滨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实习生 王雨欣
推动江北中心CBD(中央商务区)与CTD(中央科创区)一体融合发展;将南京北站片区打造为“站、产、城、景”深度融合的新一代高铁枢纽经济区特色空间;将生物医药谷打造为“学研产用贯通、山水人文彰显、直达快连枢纽”的国际一流科技城。记者从南京江北新区组织的新闻媒体新区行活动上了解到,江北新区三大城市设计亮相,将为未来发展勾勒全新图景。
十里“新滨江”,CBD与CTD双芯共振
6月25日,江北新区组织新闻媒体新区行活动,中央、省、市及南京都市圈等媒体记者全景体验新区建设与发展蓝图。在参观了新区规划展览馆后,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邀请专家全面介绍江北中心区、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生物医药谷的城市设计。
江北中心核心区域是新区近期规划建设的重点片区,承担江北新主城打造形象亮点、提升服务能级、聚集新主城人气的重任。东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在介绍江北中心核心区域城市设计时指出,此次城市设计提出了CBD(中央商务区)与CTD(中央科创区)一体融合布局新思路,双芯共振,共同引领江北中心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设计上,提出“两个十里”新概念。十里“南京新滨江”构筑地标统领、错落有序的城市天际线,展现江城互动、建筑时尚、活力生态的城市界面;十里“江山新潮街”打造江山联动、慢行友好、青春时尚的城市街面,分段布局CBD核心区、艺术科技街区、工业软件科学园、先进医疗集聚区、休闲度假区五大核心功能区。
“站、产、城、景”融合,打造新一代北站枢纽经济区
南京北站作为南京三大铁路主客站之一、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沿江通道的核心节点,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载体。
同济大学教授、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匡晓明生动介绍了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城市设计方案。方案提出“产业科技创新枢纽港”的发展目标,建设“产业科创新门户、会展商务新中心、生态活力新家园”。
空间布局上,以北站枢纽为核心,塑造“一轴一廊领四片”的整体格局。南北向规划设计“无限创享轴”,向南连接科技创新港与老山,串联科研转化、科技服务功能区;向北连接枢纽与会展商务区,打造辐射长三角、链接长江经济带的产业会展与经贸合作平台;东西向规划设计“科创联动廊”,构建应用转化产业链群。枢纽经济区总体形成“科技创新港、会展商务区、文创生活湾、地铁活力镇”四大功能区,整体打造“站、产、城、景”深度融合的新一代高铁枢纽经济区特色空间。
迈向千亿产业,生物医药谷打造一流科技城
南京生物医药谷产城组团位于江北新区北部,是南京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区,目前综合竞争力位列同类园区全国第八、全省第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刘昊翼介绍了生物医药谷产城组团城市设计。此次城市设计以药谷组团20.5平方公里为基础,结合周边片区统筹研究,提出“中国南京药谷”的总体远景,打造“学研产用贯通、山水人文彰显、直达快连枢纽”的国际一流科技城,规划至2035年实现千亿产值,常住人口达到12万。
空间设计提出“四城”策略,即:打造全链贯通的“产业城”,重点建设以基因和细胞产业为引领的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地标,结合高校形成4个创业孵化和创新转化街区;建设灵感迸发的“山水城”,结合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龙王山风景客厅,串联南信大天鹅湖、南大星湖等5个现状水面,形成五湖绿廊;营造共享精彩的“青年城”,不断完善优质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保障创新人群就近享受高品质生活;建设开放链接的“枢纽城”,构建多样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绿色出行效率。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