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众科技(SZ873690)$ 小米Yu7按目前锁单24万对它的业绩影响(实际上捷众对于整个市场占比已经是全国百分之30,十辆车它有3辆用的它的零部件)
结合最新市场动态和供应链数据,小米YU7锁单量24万辆预计将为捷众科技带来显著的订单增长。以下是基于关键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配套价值与订单规模
根据,捷众科技为小米YU7供应门窗、雨刮器等部件的精密注塑齿轮,单台车用量超200个,价值量约500-800元。若以中间值650元/辆计算,24万辆订单直接带来的收入为:
240,000 \text{辆} \times 650 \text{元/辆} = 1.56 \text{亿元}
此外,其子公司武汉开特电子为小米SU7提供温度传感器(单台车价值量约300元),假设YU7采用相同配置,可额外贡献:
240,000 \text{辆} \times 300 \text{元/辆} = 7,200 \text{万元}
合计订单规模约2.28亿元。
二、对捷众科技现有业务的增长倍数
1. 新能源业务基数:2024年捷众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营收约8,574万元,假设其中50%来自小米(约4,287万元),则YU7订单将使小米相关收入增长5.3倍(2.28亿/4,287万)。
2. 整体营收影响:2024年公司总营收2.858亿元,YU7订单相当于总营收的79.8%,若全部在2025年确认,将显著拉动业绩。
三、供应链层级与实际收入确认
1. 一级供应商利润分成:捷众科技通过法雷奥、恩坦华等一级供应商间接配套,假设一级供应商抽取20%的利润,则实际收入为:
2.28 \text{亿元} \times 80\% = 1.824 \text{亿元}
2. 产能限制:公司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智造项目”预计2026年5月达产,2025年产能可能不足以完全承接订单。若现有产能利用率已达高点,实际交付量可能打折扣。
四、业绩弹性与市场预期
1. 利润贡献:假设毛利率为30%,YU7订单可带来约5,472万元净利润(1.824亿×30%),占东吴证券预测的2025年净利润0.81亿元的67.6%。
2. 市场反应:小米YU7上市首日锁单量突破24万辆,推动捷众科技股价单日涨幅超17%,反映市场对其订单增长的强烈预期。
五、风险与不确定性
1. 产能瓶颈:若2025年产能无法匹配订单需求,可能导致部分订单延迟交付。
2. 供应链竞争:精密齿轮领域竞争激烈,需持续技术迭代以维持25%的市占率。
3. 车型交付周期:YU7锁单量中约60%为“准现车”(1-5周交付),剩余订单可能分布在2025年下半年,需关注实际交付节奏。
结论
综合考虑配套价值、供应链层级及产能限制,捷众科技来自小米YU7的订单增长预计在1.5亿-2亿元之间,同比增幅达300%-400%。这一增长将显著提升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并强化其在小米供应链中的地位。若产能释放顺利,2025年净利润有望超预期;反之,若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需警惕业绩波动风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