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上周例会上关于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的表态,很多人并没有特别关注,而我却觉得事关重大,咱们不说这个制度性安排效果超过兴汉400年的张良张子房,但媲美或者追一下兴盛美国股市17年的美联储制度化QE政策,是不为过的。我这人是天生的乐观派,我认为这个制度化安排可以兴国内股市10年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探讨一下央行“常态化制度安排”的可能方向,央行提出用好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意味着将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建立跨周期调节机制,核心是防止市场非理性波动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可能的制度安排包括:
1.类平准基金机制常态化
央行可能通过再贷款工具(如向汇金公司提供专项支持),设立制度化的市场调节基金。该基金在股市出现极端下跌时,通过ETF增持或蓝筹股回购进行托底干预。例如2025年5月央行已明确支持汇金公司增持指数基金并提供再贷款,未来可能将此类操作嵌入法定框架,设定触发条件(如指数跌幅阈值)、资金规模上限和退出机制,避免临时性救市的道德风险。
2.完善并制度化结构性流动性支持工具
针对特定机构(如券商、保险)提供定向再贷款,专项用于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或增持。例如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当市场流动性枯竭时,允许金融机构以质押股票方式获取低成本资金,防止恐慌性抛售蔓延。此类工具可与 “互换便利”结合,允许机构用信用债置换央行流动性,改善资产负债表并支撑权益资产价格。
3.市场压力预警与分级响应制度
建立量化市场压力指标(如波动率、杠杆率、资金流出速度等),划分风险等级并匹配响应措施。比如:
黄色预警:启动机构间流动性调剂机制;
红色预警:激活平准基金入市、暂停非理性卖空。
此类制度可减少政策滞后性,避免“运动式”救市。
4.跨部门协同监管框架
强化央行与证监会、财政部的信息共享和工具协同。例如在债市波动传导至股市时,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证监会同步调整交易规则(如此次涨跌幅改革)。重点解决“监管孤岛”问题,形成系统性风险联防联控。
所以这就让我们想起了确保美股牛市17年的几次制度化QE政策。
2010年10月美联储宣布,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平均每月约750亿美元)的制度安排。
2012年9月宣布每月购买400亿美元MBS(开放式承诺,未设截止日期和总规模上限)。2012年12月:将每月购买规模扩大至850亿美元(新增450亿美元长期国债购买)。
2019年10月美联储重启资产负债表扩张,每月购买600亿美元短期国债,持续至2020年6月。
通过这种制度化的每月购买国债的滴灌政策,确保了市场大胆的往前走,不用回头!

我相信中国股市也迎来了这个时刻,如果以后每个月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定向定量的给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资本市场不说像美国17年的大牛市,迎来10年的大牛市是绝对没有问题!
#强势机会#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股市怎么看# #社区牛人计划# #基本面分析# @股吧话题 @富途牛牛创作小助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