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消息面上,沪深交易所拟将风险警示股涨跌幅从5%放宽至10%(与主板普通股一致),很多人开始担心监管是不是不管了,风险要完全投资者承担啦?

据我分析,这政策并非取消风险管控,而是优化定价机制与投资者保护方式。实际上这种跟普通股一致的涨跌幅方式早就在创业板试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了!现在全面推行并不意外。

那么,政策调整的核心动因是什么呢?解决旧机制的扭曲效应!

1,定价效率低下:5%限制导致ST股频繁“一字板”涨停/跌停(如2020年*ST博信连续17个跌停),价格无法反映基本面,反而助长投机。

2,流动性陷阱:涨跌停封单堆积但无法成交,投资者难以止损(如单日买入上限50万股),风险释放被延后。

3,统一市场规则,减少套利空间:此前主板非ST股涨跌幅为10%,而ST股仅5%,导致制度性套利(如资金炒作“摘帽预期”)。调整后规则统一,引导资金流向更依赖基本面而非规则差异。

4,注册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科创板/创业板已实行ST股20%涨跌幅(与普通股一致),此次调整使主板向市场化方向靠拢,为全面注册制铺路。

那么以前监管担忧的风险警示股票波动太大会伤害中小投资者?现在从5%放大到10%,是不是不再管投资者的风险,完全让投资者自担风险?  我想肯定不是的!

1,原来担忧的防止股价剧烈波动伤害散户,多年以来实践证明并不成立! 波动≠风险:扩大空间反而加速释放压力(如ST逸飞2025年5月单日跌20%后企稳,优于连续跌停) 

2,原来的5%涨跌幅抑制投机炒作效果有限:5%限制下ST股换手率反比普通股高45%,放宽后价值重估将加速劣质公司出清 。

3,风险警示标识原有作用继续保留,相信还会有强化配套措施:保留风险揭示书签署、50万股买入上限,加强异常交易监控 等。

4,意味着监管态度本质转变:从“父爱式管控”(通过限制波动掩盖风险)转向“市场化风控”(让风险显性化但提供应对工具)@股吧话题   @富途牛牛创作小助手   

未来大概率还会有配套措施

1,动态监管升级:交易所将强化ST股实时监控,打击“拉抬打压”等操纵行为;

2,退市效率提升:配合“应退尽退”政策,ST股波动扩大后,面值退市(连续20日股价低于1元)可能加速;

3,投资者适应性管理:要求券商对ST股交易者实施更严格风险评估。

综上所述,从中可以发现监管“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稳定” 的新思路,涨跌幅调整侧重微观定价效率,消除非必要管制,放宽涨跌幅促进价格发现。对投资者而言,需适应波动率提升但透明度增加的环境,ST股博弈更依赖基本面分析,而制度性套利空间将持续收窄。

那么对市场的影响,相信短期内会对ST股板块会有一个短暂的刺激!

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这个调整,一叶而知秋,这项政策潜藏着一个巨大的利好:那就是是监管层对未来股市平稳的自信!加速资本市场新陈代谢,恢复资本市场健康体魄的迫切!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国银河(SH601881)$ 

 $兄弟科技(SZ002562)$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社区牛人计划#   #股市怎么看#  #周末杂谈#  #热点解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