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今日《南京日报》重磅!
|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通讯员 邵启明 一头连着制造,一头开启消费,船舶行业“船老大”雄踞产业链核心,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钢铁嵴梁。6月26日,2025船舶用钢供需座谈会在南京钢铁集团(简称“南钢”)召开。多家船舶行业、钢铁行业头部企业齐聚南京、携手共进,大力发展造船业新质生产力。这个重磅会议为何选择南京?这些船企、钢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双向奔赴——共同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 会议有来自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钢铁与船舶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开得热烈而有收获。 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主任科员王珂表示,钢铁、船舶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的关键力量。这些年,不少大国重器中,都有南钢的身影。如在可燃冰开采领域,南钢为“蓝鲸1号”“蓝鲸2号”供货万余吨高强钢板。“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是一艘配置高、能力强、创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其船用型钢同样是规格多、批量小,最高等级DH36,南钢克服困难,按时按量,满足“中山大学号”需求。 本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官宣开启“哪吒闹海”夏日主题航季,推出沉浸式中国动画互动体验。大型豪华邮轮能够实现“中国制造”,其背后是南钢独家供货的船板和船用球扁钢。据了解,“爱达·魔都号”全长323.6米,总面积约3.46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足球场的面积。整船所需的钢板和型钢全部由南钢独家供货。 会上,中国船舶集团物资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等多家船企与鞍钢股份、首钢股份、河钢股份、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山钢股份、南钢股份、敬业集团、龙腾特钢等多家钢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 协同创新——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优势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全球船舶工业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船舶工业在钢铁工业的支持下,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大步增长,我国已成长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导者。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在会上表示,面对全球船舶产业变局,船舶、钢铁两大行业要以更紧密的协同、更无畏的创新迎接变革。 作为中国最早获得11国船级社认证的企业之一,南钢产品几乎覆盖所有船型,目前已形成船用结构钢、海洋工程钢、高热输入焊接钢、船用镍系钢、船用低温钢、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板、窄公差邮轮用钢、船用复合钢、原油货舱用耐蚀钢以及船用型钢、焊接用钢等全系列、多品种供货能力。 产品多样化的背后,是南钢始终践行“精”与“特”的理念,主要聚焦高强度、高韧性、低温、高疲劳、耐磨、耐腐蚀等高附加值产品。南钢率先开发E40-W600高热输入焊接船用钢,实现国内首船应用。南钢研发出窄公差控制技术,稳定供货4mm—6mm薄板,规格覆盖了邮轮、客滚船和公务船等船型薄板需求;其开发的系列船用复合板产品,通过多国船级社认证,国内率先在风电安装船、化学品船等项目上实现应用,并牵头制定了国家标准。 同时,钢铁、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两大行业积极加强沟通协调,成为产业链协同的范例。 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对此表示肯定:“我国造船用板无论从产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较好地满足了国内船企快速发展的需求,船企的创新发展也带动了钢材品种的创新优化。” 智能制造——赋能新质生产力 作为千万吨级全国精品钢生产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南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助力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数据层面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南钢船舶与海工用钢销量181.21万吨,占钢材总销量的近两成,较2023年提升2.39个百分点。 产品畅销,离不开智能制造及供应链的硬实力。随着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对船板和海工用钢在厚度规格、强度等级、低温韧性、抗断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钢结合厚板坯连铸机投产,开发大厚度、大单重和超高强产品,满足船舶和海工大型化发展要求。 走进南钢“JIT+C2M”智能工厂,JIT(Just In Time)是准时制生产方式,而C2M(Customer-to-Maker)是客户直达制造。近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六轴机器人、桁架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配合默契,生产井然有序地进行。金润智能工厂产品营销室电商运营主管范路路告诉记者,智能工厂实行“一单一策”,每笔订单都有专属的生产方案。目前,该工厂的数字产线有2400多种成熟图纸,根据订单要求即时调整生产线参数,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化需求。南钢创新建立的“JIT+C2M”个性化定制新模式,不断提升定制配送能力,扩大定制配送朋友圈,为产业链生态创造更多价值。 市工信局材料工业处处长高翔表示,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钢铁行业持续创新、不断进步,钢铁行业的高端供给也支撑了船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南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高性能钢材的研发力度,开发更高强度、更耐磨、更耐腐蚀的绿色钢材,共同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