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已经迈入AI定义的新纪元,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城市治理方式的深刻转变,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其中,数字政通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与运营服务提供商,其未来发展机遇尤为值得关注。
核心业务分析
数字政通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企业,已构建起覆盖城市治理全链条的业务体系,形成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AI技术为支撑的完整解决方案。通过对公司业务结构的系统梳理,可将其主营业务划分为四大核心板块:
城市数字治理平台业务
市场地位与覆盖范围:该业务是数字政通传统优势领域,公司在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24年末,承建了国家平台、23个省级平台以及70%的市级“一网统管”平台,在省级及直辖市平台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地级及以上城市市场占有率达70%。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500多个县(市、区),服务人口超过5.5亿,覆盖国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超70%。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聚焦城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为各级治理者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使城市运行更智能高效。公司综合运用自研的数字政通“人和”大模型作为核心基础平台,围绕“大模型+12345”,提供省/市/区县级平台热线受理、热线感知、热线预警、热线效能等业务应用服务。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采集运营体系,着重构建城市“全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全要素协同”的低空智能服务运营平台,通过硬件设施与数字系统的深度耦合,推动城市巡检、应急救援、空间数据采集更新、数据要素加工、物流配送等场景规模化应用,促进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实现低空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管平台:专注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提供“软件+硬件+数据+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增强城市风险防控能力,支撑韧性城市建设。

城市数据运营服务
服务模式创新:数字政通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数据采集网络,拥有近8,00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通过“人工+智能装备”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动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2022年全国信息采集项目上报各类动态数据近6,000万条,同比增长401.55%。公司创新性地推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采集模式,整合移动视频采集车、无人机场、无人驾驶网格车等智能装备,推动数据采集从“人工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技术应用亮点:公司自主研发的“棋骥”L4级无人驾驶网格车已在合肥、天津、温州、青岛等城市落地应用,累计无人驾驶巡查里程超五万公里,识别各类数据案卷超10万条,实现安全运行零事故。这些智能装备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创新技术布局
数字政通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前沿技术领域,培育未来增长点:
人工智能与行业大模型:公司推出“人和”政务行业大模型,全面接入DeepSeek作为基础模型,针对城市治理场景进行深度优化。该模型已在多个政务场景实现应用落地,如一网统管工单受理场景中提高工单办理效率30%以上;行政执法场景实现案件批量自动化评查;城市生命线巡检场景构建智能问答模式等。2025年初,公司接到全国超过50个城市的AI应用落地咨询,显示政府客户对智能政务的高度关注。
低空经济战略:公司前瞻性推出“星揆计划”,打造面向城市级低空经济的SaaS平台,提供空天地一体化巡查服务。截至2024年末,该计划已与烟台、淄博、温州、雅安、池州等10多个城市签订战略协议,并在部分城市取得良好应用成效。
城市生命线工程
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通过2016年全资收购保定金迪公司,数字政通具备了完整的地下管线服务能力,涵盖探测、检测、监测和修复全链条。近年来,公司在城市生命线安全领域持续推进,已在武汉、开封、湖南湘江新区、厦门等地开展重点项目。公司管理层预计,城市生命线业务未来增速保持在30%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潜力评估:随着《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政策出台,城市生命线建设迎来政策红利期。数字政通全程参与了相关政策制定和试点推广,明确把握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的战略机遇。

2核心竞争力评估
技术生态优势
数字政通已构建起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巩固其在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导地位:
自主研发体系: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基因和技术积累,是北京市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五部委联合认证的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近百项发明专利和500多项软件著作权。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费用率从2020年的6.37%提升至2024年的21.58%。尽管面临财务压力,公司仍持续推进基础产品一体化平台、星揆平台V1.0等关键项目研发。
AI与大模型战略:公司于2023年11月发布“人和”行业大模型,采用“1+3”业务模式——构建灵活开放的大模型底座,结合行业数据、业务模型算法和行业智能化应用三方面积累。该模型可无缝对接各类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Qwen、ChatGLM等),通过输入海量行业数据进行训练,形成专业领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深圳福田区的应用中,该技术实现公文审核效率提升90%,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达95%,执法文书生成时间压缩至秒级。
前沿技术融合:公司积极布局下一代技术生态,与华为在鸿蒙和昇腾生态开展深度合作,并战略投资国产GPU厂商沐曦半导体,夯实算力基础。同时,公司探索人形机器人网格员应用,推动城市治理从人力密集型向人工智能自动化服务转型。
数据资源壁垒
数字政通通过二十余年行业深耕,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数据资源池:
多维度数据积累:公司业务覆盖城市治理全场景,积累了海量高质量行业数据:包括近10PB的城市空间数据(卫星影像、三维模型、地下管线等),近10,000项业务运行类数据要素,以及每年数千万条的动态服务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市场监管、民生服务等核心领域,为解决城市治理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源。
实时数据获取能力:通过全国范围内8,000多名信息采集员和数百台智能采集装备,公司建立了城市级实时数据网络,每天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实现城市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这种实时数据获取能力是公司数据运营服务业务的根基,也是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优势。
市场覆盖与服务网络
数字政通已建成国内智慧城市领域最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
全国网络: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份,建立了本地化服务能力,确保对政府需求的快速响应。2023年,公司跟进中的各级“一网统管”项目超过150个,预期该业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即使在2024年市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公司销售费用仍同比下降7.80%,显示其市场拓展效率提升。
政企协同模式:公司创新性提出“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的服务理念,通过运营服务了解客户增值需求,挖掘更多应用场景。这种紧密的政企协同模式是公司保持70%市场份额的关键,也是其持续创新的源泉。
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数字政通仍面临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
韧性城市建设政策驱动: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11项重点任务,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该政策充分考虑了中国各地政府的实际投资能力,具有较高落地可行性。数字政通作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领域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在2025-2027年政策窗口期获得增量市场。
AI政务应用加速渗透: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在政务场景的应用效果显现,各地政府对AI的态度发生“巨大改变”。2025年初,数字政通接到全国超过50个城市的AI应用落地咨询,覆盖公文处理、民生诉求、应急管理等11大类240个政务场景。呼和浩特市应用AI技术优化“12345接诉即办”服务,将工单处理时间从8分钟压缩至3分钟,响应速度提升60%以上。这一趋势有望推动公司从传统项目制向运营服务模式转型。
低空经济新增长点:公司“星揆计划”已在烟台、淄博、温州等10多个城市布局,随着低空经济政策松绑和技术成熟,该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公司计划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延伸至城市低空领域,构建基于网格化思想的低空管理平台,开拓增量市场空间。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之路
数字政通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正经历深刻的行业调整与转型阵痛。公司核心业务面临的地方财政压力、专项债周期延长等系统性风险在2024年集中暴发,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然而,公司在AI政务大模型、低空经济、城市生命线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在数据资源和市场份额方面的积累,仍构成了其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短期来看,公司业绩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2025年一季度营收持续下滑的态势表明经营挑战尚未根本缓解。但随着“韧性城市”建设政策的落地推进和地方政府对AI政务认知度的提升,公司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业务拐点。长期而言,数字政通的核心价值仍在于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全面的数据资源和领先的技术能力,这些要素在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中的重要性不会改变。
未来重点公司三方面变化:一是AI大模型在政务场景的落地进度和商业转化效果;二是应收账款回收进展和现金流改善情况;三是“星揆计划”等创新业务的规模扩张速度。这些指标将决定数字政通能否成功实现从项目驱动向运营驱动的战略转型,重获可持续增长动力。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数字政通如能有效控制风险,加速业务模式优化,仍有望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巩固领导地位,实现高质量复苏。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达6,997亿美元,且未来几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数字政通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中国,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指导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规划与行动计划,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求激增,为数字政通等本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智慧社区、环境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水利、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这些细分领域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为数字政通等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增长点。数字政通凭借其在政务数字化领域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技术储备,能够在多个细分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市场天花板。
未来,数字政通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发展机遇将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字政通将能够借助AI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基于万亿级城市数据的预训练大模型,数字政通可以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实现从“经验驱动”向“知识涌现”的转变。同时,数字政通还可以推出更多无人车、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政通将能够拓展更多的业务场景和应用领域。例如,在智慧交通领域,数字政通可以推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智慧环保领域,数字政通可以推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智慧社区领域,数字政通可以推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些新兴领域的拓展将为数字政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综上,数字政通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与运营服务提供商,其市场广阔且未来发展机遇多元。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和AI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政通有望在智慧城市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当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数字政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政通 @股吧话题 @富途牛牛创作小助手


#【有奖】AI革命重塑智慧城市,龙头花落谁家?#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