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我们介绍过和科技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数,虽然均聚焦科技主题,这些指数在定位、成分股构成和投资重点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本期我们以恒生科技、科创50和科创芯片三种指数为例,进一步了解科技赛道不同指数的关联与差异。

恒生科技指数、科创50指数和科创芯片指数是聚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要指数。
从地域和交易所属性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涉及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而科创50和科创芯片都是上交所科创板指数,属于A股市场。科创板本身定位就是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这点和恒生科技有相似之处,但上市地不同导致成分股结构差异很大。
行业分布上,恒生科技以互联网平台为主,截至2025年6月27日,十大重仓股中小米、腾讯、阿里和美团等占比较高,盈利模式较为清晰;科创50更偏向硬科技,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服务是三大支柱;科创芯片则完全聚焦半导体产业链,是三者中最垂直的指数。
市值特征也很有意思,恒生科技包含多个超大型互联网公司,而科创板企业普遍处于成长期,市值相对较小。科创芯片里的半导体企业虽然有些已经是行业龙头,但相比港股互联网巨头还是小很多。

对于以上三种科技相关的指数,由于成份和构成不同,指数的走势也有差异。
三种科技指数近3年走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数据日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
例如2023年上半年,科创50指数和科创芯片指数经历了显著的上涨后逐步下跌,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却震荡下跌;近3年来看,科创芯片指数涨幅明显,而科创50指数却有所收跌。

在投资属性上,以上三种科技指数波动都较大,除了科技板块长期受商业应用的落地性和市场供需等影响、短期受资金流向等影响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加剧波动:港股受国际资金流动影响大,科创板因涨跌幅限制较宽且市值较小所以日内波动大,而芯片指数还叠加了行业周期属性。在应对上对于科技赛道这类波动较大的品种,投资者应该避免在高估时过多投入,而应该在低估时考虑加大投资力度。
同时科技赛道在理解上往往也需要较多专业知识。如果现阶段理解科技板块有一定门槛或担心风险较难把控,借助中国主要宽基指数的估值等信息科学投资中国市场,在相对低估时加仓、在相对高位时止盈,是一个更为便利、更具有确定性的选择。
如何了解中国权益市场主要指数估值相对高低?涨乐搜索“温度计”,点击“带你省心投”,即可查看最新市场估值温度。
作者:
景璇 S0570122050098
